月份

12 月 2020

2020-12-30

閱讀素養葉丙成講座

本班公告
未來素養教育 與108課綱考招趨勢

閱讀素養,無法速養 給孩子一雙閱讀的翅膀

108 新課綱如何落實培養孩子的素養力?

閱讀行為,不是理解能力。

當新課綱提倡了素養力,我們家長可以做些什麼?

READ MORE
.

本班公告
未來素養教育 與108課綱考招趨勢

閱讀素養,無法速養 給孩子一雙閱讀的翅膀

108 新課綱如何落實培養孩子的素養力?

閱讀行為,不是理解能力。

當新課綱提倡了素養力,我們家長可以做些什麼?

READ MORE
.

【百大多向思考 X 葉丙成教授】
【108課綱 親子教育座談】
✅教改就像變化球,家中孩子如何打出全壘打?
✅「素養」怎麼教?怎麼學?怎麼考?
✅這條知行合一的道路,如何為孩子正確接軌?

百大多向思考特別邀請葉丙成教授
為我們精闢解析108課綱!

👉講座時間
✅2021/1/24(日)
上午場 10:00-12:00
新民高中-烈堂樓8樓(由健行路進入)
地址:台中市北區健行路111號

✅2021/1/24(日)
下午場 14:00-16:00
勞工服務中心
地址:臺中市沙鹿區中山路 658 號

活動注意事項:
※因應疫情活動當天請全程配戴口罩,現場報到需配合防疫政策測量體溫,並以酒精消毒。
※活動當天憑入場券實名登記入場。(入場券請至百大朱希或百大多向思考各分校索取)

2020-12-30

國小四五六年級期末考複習營

本班公告
百大多向思考贏在衝刺

國小四、五、六年級期末考複習營

欲取公立資優班門票,最後一次月考成績一定要顧好!

READ MORE
.

本班公告
百大多向思考贏在衝刺

國小四、五、六年級期末考複習營

欲取公立資優班門票,最後一次月考成績一定要顧好!

READ MORE
.

【國小四五六年級 期末考複習營】
💪欲取公立資優班門票,”最後一次”月考成績一定要顧好!
👊一心一用-
各科考前重點掃描,訓練專注力
👊實力滿分-
考前數學模考演練鑑別題型
👊掌握各科
國文、英文、數學、自然、社會考前複習題本
👊雙人挑戰
帶好朋友一起來挑戰拿獎金
 
🔸參加對象:國小四、五、六年級同學
🔸參加日期:2021/1/9(週六)
🔸參加時間:上午13:00~下午6:00
🔸參加費用:定價700元
前100位報名者免費
 
🔥1.兩人平均100分 獎學金各300元
加碼:50張紅包券
🔥2.兩人平均95分 獎學金各200元
加碼:30張紅包券
🔥3.兩人平均90分 獎學金各100元
加碼:20張紅包券
 

2020-12-25

留班教育訓練營系列課程-2

本班公告
Lesson-2

「留班率百分百的最根本源頭:經營家長端」

良好的溝通技巧和溝通能力,是取得家長信任的「重要保障」

趕緊點進來看看陳興主任將帶給我們哪些拿手絕活吧...

READ MORE
.

本班公告
Lesson-2

「留班率百分百的最根本源頭:經營家長端」

良好的溝通技巧和溝通能力,是取得家長信任的「重要保障」

趕緊點進來看看陳興主任將帶給我們哪些拿手絕活吧...

READ MORE
.

本班留班教育訓練營系列課程

Lesson-2
“留班率百分百的最根本源頭:經營家長端”
於今天正式開啟學習之路!
在講師陳興主任精心設計的課程中,
每位老師皆收穫良多,
小組的任務完成及分享,
也是這堂課精彩的部分之一!

在百大多向思考團隊,
學習是沒有止盡的!
唯有不斷的自我鞭策,
才能自我超越,
才能比昨天的自己更好!
呈現給學生最佳教學品質,
帶給家長最貼心的服務,
一直是我們的使命!

2020-12-23

留班教育訓練營系列課程1

本班公告
Lesson-1

"沒有奇蹟,只有不斷累積 !"

把時間花在哪裡,就在哪裡看到成果。

善用經營工具,創造〝心〞的體驗!

趕快點進來看看我們的活動花絮吧...

READ MORE
.

本班公告
Lesson-1

"沒有奇蹟,只有不斷累積 !"

把時間花在哪裡,就在哪裡看到成果。

善用經營工具,創造〝心〞的體驗!

趕快點進來看看我們的活動花絮吧...

READ MORE
.

本班留班教育訓練營系列課程1

Lesson-1
沒有奇蹟,只有不斷累積 !
把時間花在哪裡,就在哪裡看到成果。

你是盡力,還是拼命?
你在休息的時候,你的對手在做什麼?
要嘛做好,要嘛不做,做一半跟沒做一樣。
沒有人叫我做,是我自己想做的。

感謝賴達主任無私心的分享這四則小故事
現場每位老師都能夠感受到,
賴達主任對學生的熱情、正面、負責與主動的”心”。
讓我們又上了一堂寶貴的課!

在百大多向思考團隊,
學習是沒有止盡的!
唯有不斷的自我鞭策,
才能自我超越,
才能比昨天的自己更好!
呈現給學生最佳教學品質,
帶給家長最貼心的服務,
一直是我們的使命!

2020-12-08

學習歷程審查原則首公開, 台大請學生反思「不放進檔案的活動,你還會去嗎?」

教育新聞
大學招聯會今天首度正式公布「大學針對個人申請入學備審資料審查參考原則」,分別是「重視基本素養所展現的核心能力」、「重視校內的學習活動」、「重視資料真實性及學生自主準備」,及「不是學系所列的所有項次都要具備」、「不是以量取勝」,高中生如果為了湊數而寫得太雜、太多,還不如專注寫一份能感動審查委員的心得。圖/文取自親子天下
READ MORE
.

教育新聞
大學招聯會今天首度正式公布「大學針對個人申請入學備審資料審查參考原則」,分別是「重視基本素養所展現的核心能力」、「重視校內的學習活動」、「重視資料真實性及學生自主準備」,及「不是學系所列的所有項次都要具備」、「不是以量取勝」,高中生如果為了湊數而寫得太雜、太多,還不如專注寫一份能感動審查委員的心得。圖/文取自親子天下
READ MORE
.

大學招聯會今天首度正式公布「大學針對個人申請入學備審資料審查參考原則」,分別是「重視基本素養所展現的核心能力」、「重視校內的學習活動」、「重視資料真實性及學生自主準備」,及「不是學系所列的所有項次都要具備」、「不是以量取勝」,高中生如果為了湊數而寫得太雜、太多,還不如專注寫一份能感動審查委員的心得。

 
 

招聯會今(12月7日)邀集三位大學代表,共同說明111學年度起,各大學審查學習歷程檔案的參考原則。台大副教務長詹魁元表示,台大為重視公平性,審查時最主要看的是各高中都一定有的課程,例如部訂必修、探究與實作(不論社會科、自然科),及選修課的加深加廣(一定要修),這樣比較不會有某些學校無法滿足開課的疑慮。

仍可用備審資料pdf檔 但未經校內認證

詹魁元也強調,各種多元的校訂課程、小論文等僅供參考,參加活動建議以校內為主、校外為輔,因校外活動因有空間、時間和家庭經濟上的差異。他直言學生應「先確認,如果這項活動不放進學習歷程檔案備審,這樣你還去不去?如果你參加的唯一目標就是放備審,那我建議你不用去,去了也不會有任何收穫」。詹魁元表示,以台大角度來看,各種營隊只屬於學生活動,沒有參加不會扣分,有得到證明也未必加分,如果參加了一堆但只是流水帳式紀錄、沒有重點、心得或論述,就等於浪費時間,希望學生不必要有一定得「放好放滿」的壓力。

教育部高教司長朱俊彰也跳出來澄清,近期來流傳的兩大誤解。他說,111年之後的申請入學並沒有巨大改變,學生仍可選用過往備審資料PDF檔,只是它沒經過校內認證,但教育部尊重學生的選擇。朱俊彰也說,學習歷程檔案都存在學生的資料庫裡,大學看到的只是學生從中勾選出來的內容,和申請學系間的關連性,並非集點式且以3件為限,希望學生和家長不必太過焦慮。

中央大學招生組長周弘偉也說,大學端先思考的是想要招到的學生特質與能力,例如: 商管科系需要具備人際合作及溝通、領導、協調能力,根據這些再決定,要高中上傳何種資料備審?因此教授們重視的可能是社團、幹部等經驗,但不只是幾張證書、獎狀的堆積,也不會只從一種資料決定;又如學系想看數理方面的表現,可能參採相關檢定、證照及校內課程學習成果佐證,不會只看成績,要求學生勾選3種表現,也不表示全都得完備交出,不是逐項評分,少一項扣10分這樣,而是綜合審查,看有沒有哪一項表現最傑出。

備審資料強調「3重2不」

招聯會執行秘書戴念華表示,近期來聽到不少高中同學的困擾,高中端很想知道大學未來如何做審查?因此首度整理出各大學多年來的審查共識原則,條列成文字後首度對外說明,今天公布後將以公文正式傳給各大學供參。

戴念華說,大學個人申請第二階段學測成績占比,十多年來已經低於50%,目前彙整出的「大學針對個人申請入學備審資料審查參考原則」,強調3重2不,分別是「重視基本素養所展現的核心能力」、「重視校內的學習活動」、「重視資料真實性及學生自主準備」、「不是學系所列的所有項次都要具備,大學重視多面向的參採」、以及「不是以量取勝,重視學習過程的反思」,希望不因高中開課差異、都市偏鄉資源的不同,影響到審查的公平性,反倒透過系統資料,審查過程更能參酌學生的實際情況,「與其填太多,不如寫一份能感動審查委員的心得。」

教育部為了解高中對於大學考招制度的意見,已委請台大社會系教授林國明辦理50場審議座談會,其中建議大學提供備審資料審查準備指引,因此招聯會著手蒐集大學端的審查原則,強調各學系最想了解的是,學生表現出的動機、行動、成果、感想,據此觀察是否具備解決問題、學習熱忱、邏輯推理、溝通表達、團隊合作、批判思考等一般能力,再綜合判斷學生入學後是不是能夠順利學習、適應發展,而不會只是機械式、集點式去加總這一項資料得幾分、那一項得幾分等,招聯會希望這次公布「3重2不」原則,有助於提供高中更清楚的準備方向。

圖/文取自親子天下

原文:學習歷程審查原則首公開, 台大請學生反思「不放進檔案的活動,你還會去嗎?